蘭嶼鄉
蘭嶼原來的地名為紅頭嶼,因為當地盛產蘭花,並且在1974年的時候到日本參加花卉比賽得名,因此改稱「蘭嶼」。在1897年的時候,有一位日本人來蘭嶼調查,稱蘭嶼的原住民為Yami,之後部份的居民便以雅美族自稱,有些居民也自稱是達悟族,達悟是人的意思。
蘭嶼鄉80%以上的人口為達悟/雅美族人,其餘為漢人、平地原住民等……因此在這塊土地上孕育出達悟/雅美族人特有的文化特色。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蘭嶼這塊土地最具代表性的幾項特色吧!
★認識飛魚文化
(ㄧ)招魚祭:
招魚祭大約於二月中舉行,是飛魚季節的開始,主要目的是想招請飛魚,祈求漁穫豐收。招魚祭當天一早,部落的長老會帶領男子到海邊,大家盛裝打扮在自己的漁船旁邊集合,朝向海面呼喊飛魚的靈魂,期望飛魚來到部落的漁場、灘頭 。
▲族人們投入招魚祭中
(二)飛魚收藏季:
每年的六到七月舉行,村民會把今年捕獲的大魚尾巴吊掛在海邊,表示飛魚季節已經結束,從那天起不能再捕撈飛魚,要改抓其他的魚食用,村民會將飛魚曬成乾。
(三)飛魚終食季:
每年中秋節過後,族人就禁止再食用飛魚了,吃不完的飛魚乾掛在屋旁柴架上讓豬狗吃,不能隨意丟棄,表達對飛魚的尊重。
★拼板舟文化
(ㄧ)事前準備
1.意義 :能夠自行建造拼板舟,是被認同為成熟男人的重要指標。
2.船型:分為小船及大船,小船為1-2人所乘,由21塊板子組合而成;大船為8-10人所乘,由27塊板子組合而成。
3.造船準備:大船製作前會先邀請團員開會,然後上山尋找家族擁有的樹木,找到適合的樹木後請有經驗的人來評估,若有合適再進行砍伐。
4.船隻組裝:先進行船首和船尾的接合,再逐層製作相接的船板。
▲製作拼板舟
5.船隻裝飾
船體上的裝飾是為信仰的表現,所有的圖樣都是依循傳統而 且帶有意涵,說明如下:
(1)波浪紋: 由白色、紅色、黑色組成的波浪形狀,具有避邪的作用,裝飾於船的兩側。
(2)三角紋: 刻在船頭,象徵船的牙齒。
(3)菱形紋:與三角紋的意義相同,但不同的家族會用不同的紋路。
(4)人形紋: 代表家族的英雄,不同的人形代表不同的家族。
(5)同心圓: 代表船的眼睛的意思,帶有避邪、保佑平安和指引方向的意義。
▲繪製拼板舟上的圖騰
(二)新船下水儀式
1.下水前:新船下水要舉行莊嚴神聖的祭典,祈求新船航行平安、漁獲豐盛。舉行時間大多是在招魚祭之前。在造船的材料選定同時,船主已經在自己的土地廣種芋田,下水典禮前幾天,婦女會盛裝至田間進行第一次挖芋頭的儀式,往後的幾天,婦女們也都在田裡挖掘芋頭,直到芋頭的數量足以覆蓋整艘大船為止。
2.下水當天:祭典當天,村民會幫忙殺豬,船主會依次分送禮肉和禮芋給各家。這天,全村的人都會穿著盛裝出席,船主及青年穿著丁字褲,儀式時,船主揮舞長刀以驅逐惡靈,村中族人也以同樣的動作由四方加入,用力拍打船身,再合力抬起大船,拋向空中數次,青年們再抬著船往海邊走去,途中也是不斷地做出驅趕惡靈的動作,直到新船下水,海上划行,整個大船下水典禮圓滿達成。
▲大家賣力地將拼板舟抬起
(三)地下屋文化
1.建造原因:蘭嶼夏季常有颱風侵襲,冬季更有強烈東北季風吹襲,因為這樣高溫、多雨、多風的氣候形態,達悟/雅美族人因應蘭嶼島上特殊的氣候及環境就地取材,以島上的樹幹為主要建材,四周再輔以石頭切成圍牆,發展出獨特的半地下屋建築。
2.組成:一般而言,蘭嶼人完整的「家屋」,是由主屋、工作房及涼台組成,這3個建築物又共同圍出1個前庭。三種建築分別說明如下:
(1)主屋:主屋面向大海,建在地穴中,地上露出屋頂,住戶在冬季會睡在主屋內,這裡也是煮食、生育、貯物及舉行祭儀的主要場所。
(2)工作房:工作房則較主屋高,半地下、半高架式,夏季可供睡眠用,也是手工藝製作及招待客人的場所。
(3)涼台:有頂無壁的涼台則建在通風好、視野佳的地方,是人們聊天、工作、午休、進餐等休閒使用的地方。
▲當地的地下屋建築
(四)動手畫-拼板舟
看完了蘭嶼當地文化的介紹,你是不是對蘭嶼有多一分的認識呢?現在就讓我們動手畫一搜屬於你自己的拼板舟吧!
(五)參考資料
1.文字部份
(1) 蘭嶼鄉公所:https://goo.gl/hP1kYD
(2) 財團法人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:https://goo.gl/PrMKDU
(3) 蘭色大門:https://goo.gl/JHyG1g
(4) 拼板舟環保教材:https://goo.gl/Mv2w62
(5) 原住民族委員會:https://goo.gl/yy6uzC
(6) 原住民族委員會:https://goo.gl/wrf1VN
2.圖片部份
(1) 蘭嶼鄉公所:https://goo.gl/p53Y82
(2) 蘭嶼鄉公所:https://goo.gl/BNwmSx